数学与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
广西大学
广西数学研究中心
2020年11月28日--30日
目 录
一、会议通知 ............................................................................................................................ 3
二、会议日程安排 ..................................................................................................................... 4
三、报告摘要 ............................................................................................................................ 7
四、特邀专家名单 ..................................................................................................................... 9
五、广西大学简介 ..................................................................................................................... 10
六、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简介....................................................................................... 11
七、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简介........................................................................................... 12
八、广西大学力学学科简介......................................................................................................... 13
数学与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通知
为了交流数学与力学研究中的最新成果,促进数学与力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探讨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在流体力学,分析力学,计算力学和动力学与控制中的应用以及力学系统中的数学方法,定于2020年11月28日—11月30日在广西大学(南宁市)召开数学与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参加此次研讨会并在会上交流您的学术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我们也希望您对广西大学数学与力学的学科发展给出宝贵的建议!
本次研讨会不收取会务费,食宿由会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住宿:南宁市永恒朗悦酒店
地址: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18号
会议联系人: 何其涵, 手机:15707711289,邮箱:heqihan277@163.com
康厚军, 手机:18684863134,邮箱:houjun_kang@163.com
广西大学
2020年10月28日
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上午会议安排
主持人 |
地点 |
时间 |
报告人,题目 |
马少健 |
线下:君武馆第二会议室 线上:腾讯会议--232 489 301
|
8:30-9:00 |
开幕式、合影 |
9:00-12:00 14:30-17:00 分组报告及分学科发展研讨会
|
数学组报告及数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安排
主持人 |
地点 |
时间 |
报告人,题目 |
辛周平
|
线下:数信学院一楼报告厅 线上:腾讯会议--232 489 301
|
9:00-10:00 |
Song Jiang (江松) Magnetic inhibition on the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in non-resistive magnetohydrodynamics
|
10:00--10:30 茶歇 |
彭双阶 |
数信学院一楼报告厅 |
10:30-11:10 |
Mingying Zhong (钟明溁) Diffusion Limit of the Vlasov-Poisson-Boltzmann System
|
蒋月评 |
数信学院一楼报告厅 |
11:10-11:50 |
Yuning Yang (杨宇宁)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for Tensor CP Approximation with Orthogonal Constraints
|
12:00-14:30 午餐午休 午餐地点:翠苑二楼 |
邓引斌 |
数信学院214会议室 |
14:30-17:00 |
数学学科发展研讨会 |
力学组报告及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安排
主持人 |
地点 |
时间 |
报告人,题目 |
|
君武馆第二会议室 |
9:10-10:00 |
Houjun Kang (康厚军) 大跨度桥梁动力学与控制研究 |
10:00-10:15 茶歇 |
|
君武馆第二会议室 |
10:15-11:00 |
Tieding Guo (郭铁丁) 非线性结构耦合动力学:概念、方法与理论 |
|
|
校办公楼501会议室 |
11:00-12:00 |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发展研讨、 广西壮族 自治区/广西大学力学发展研讨 |
|
12:00-14:30 午餐午休 午餐地点:翠苑二楼 |
14:30-17:00 自由研讨 |
特邀专家名单
姓 名 |
单 位 |
学 科 |
陈立群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力学 |
郭永新 |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
力学 |
何成 |
|
数学 |
洪佳林 |
中国科学院 |
数学 |
江松 |
|
数学 |
蒋月萍 |
湖南大学 |
数学 |
雷天刚 |
|
力学 |
刘正荣 |
华南理工大学 |
数学 |
孟光 |
上海交通大学 |
力学 |
彭双阶 |
华中师范大学 |
数学 |
屈长征 |
宁波大学 |
数学 |
文桂林 |
广州大学 |
力学 |
辛周平 |
香港中文大学 |
数学 |
徐鉴 |
同济大学 |
力学 |
姚小虎 |
华南理工大学 |
力学 |
姚正安 |
中山大学 |
数学 |
尹会成 |
南京师大 |
数学 |
张攀峰 |
|
力学 |
朱熹平 |
中山大学 |
数学 |
朱长江 |
华南理工大学 |
数学 |
广西大学简介
广西大学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1952 年毛主席亲笔为广西大学题写校名,是广西唯一的“211 工程”建设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区合建”高校。
广西大学于1928 年在梧州成立,由被周总理誉为“一代宗师”和教育界“北蔡南马”之一的马君武博士担任首任校长。1939 年成为“国立大学”,抗战时期,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李达、王力、千家驹、梁漱溟、卢鹤绂、陈焕镛、施汝为、汪振儒、李运华、刘仙洲、纪育沣、熊得山、张映南、张志让、盛成、焦菊隐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在1953 年国家院系调整中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 所大学,仅农学院独建制成为广西农学院。1958 年广西大学在南宁恢复重建。1997 年,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复合为新的广西大学。两校合并以及进入“211 工程”,使广西大学踏上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广西大学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顺利完成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工程学、材料科学、农学、植物与动物学和化学5 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成为“部区合建”高校,入选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 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 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90 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广西大学秉持“保卫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和“勤恳朴诚”的校训,积累和沉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西大精神。
学校现占地面积2.13 万余亩,其中广西亚热带农科新城(农林动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占地1.69 万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0 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2.17 亿元,馆藏文献总量870 万册(含学院资料室);学科门类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 门类,2020 年招生本科专业67 个,其中37 个专业按15 个大类招生。下设24 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845 人、全日制研究生11077 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976 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473 人。现有1 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 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 个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 个广西一流学科,2 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3 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20 个广西重点学科,19 个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7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和1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1 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 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 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 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 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良种培育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 协同创新中心”等。我校与全球48 个国家和地区的270 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与东盟十国90 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合作交流密切。
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目标任务,按照建校“百年目标”(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三步实施”(2018 年、2020 年、2028 年)、“五个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多个国内一流学科、国内同级同类一流大学、一流的本科教学支撑保障体系、一流的校园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六条方略”(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改革活校、开放兴校、环境美校、依法治校)的规划思路,努力培养新时代有社会责任、有法治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简介
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前身为广西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创建于1931年。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广西大学停办。1958年恢复广西大学,重建数学系。1993年数学系更名为数学与信息科学系。1997年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与物理系合并成立理学院。2003年6月撤消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与校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所合并成立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全院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教辅/管理人员1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7人,副教授34人;新体系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人。学院现有“国家杰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优青”1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杰青”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广西“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1人。
学院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个本科专业。学院数学一级学科为广西重点学科,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与电气工程学院共建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数学模型》《高等数学》《运筹学》《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数学聊斋》等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课程。2014年以来,荣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荣获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3人;荣获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28项;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36项。
数学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获C+(即排名前40%-50%)。2014年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3项,省部级项目39项,其它科研项目25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167篇、EI收录的学术论文22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
学院“运筹学与最优控制创新团队” 为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决策模型及其应用创新团队”为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数学及其应用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建有供学术交流的多功能报告厅;建有供师生从事科研教学的运筹与优化、科学计算实验室、复杂系统智能控制实验室、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实验室、金融数学、统计与决策实验室、“互联网+”创新创业工作室等专业实验室等。实验设备和科研条件满足学科队伍从事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各类学生活动贯穿学生整个大学时期,实现活动全覆盖,活动参与率达到100%。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2014年以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奖励328人次,其中9人次获国际一等奖,17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28人获得全国二等奖,45人次获得全国三等奖,277人次获得自治区奖项。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简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前身为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为广西大学最大工科院系之一。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创校之初的土木工程预科班,1932年土木工程学系作为广西大学第一个工科系成立。1997年两校合并后,组建成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自1928年建立以来,历经苏鉴轩、葛天回、沈锡林、赵澄波、肖津、郭汝铭、王师羲、谢世澄、王朝伟、尹政、李淑嫒、秦荣、柯尊敬、韦树英等14位系主任和燕柳斌、杨绿峰、邓志恒、梅国雄四位院长。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0人,教授46人,副教授48人,有全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兼职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在校本科生21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00余人。设置有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建筑规划系、水利工程系、基础教学系及实验中心。
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目前拥有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和红水河流域水利资源开发“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利工程自治区重点学科、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跨拱桥关键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特殊地质公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人才小高地、大跨拱桥关键技术人才小高地等高水平的学科支撑平台。2017年,在郑皆连院士的带领下,我院土木工程学科成为广西唯一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学科。
学院已建立了完善的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博士点、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建筑学一级硕士点,拥有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三个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等三个本科专业。2002年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广西首批精品专业,2006年、2011年、2016年连续三次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2019年度,土木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近10年,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100余项;承担了一批包括世界最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平南三桥项目在内的国家和地方重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的原创科研成果,一些科研成果达到同领域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201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中国专利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5项;2020年,郑皆连院士牵头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自成立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各层次毕业生13000余人,从这里走出了包括国家领导人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等领导干部在内的一批行政管理人才,锻造了一大批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规划等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
广西大学力学学科简介
广西大学力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植根于土木工程与机械工程两个一级学科,针对建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机械工程的需要,涵盖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和基础力学多个方面。多年以来,力学学科为夯实广西大学学生的力学基础,支援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学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在于:(1)样条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如样条子域法、高层建筑结构各种样条子域, QR法及样条无限元—QR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2)金属晶体塑性分析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晶金属疲劳寿命模型和预测方法;(3)复杂结构系统(大跨度桥梁、超高层建筑)的动力学与控制,建立了大跨度桥梁结构系统的动力学理论;(4)非线性结构耦合动力学与控制,发展了边界调制方法;(5)复杂机电系统动态性能理论;(6)复合板壳结构的无网格法方法。
广西力学学会依托本学科建立。学科创立之初在发展计算固体力学理论——以秦荣教授的样条理论和算法研究为代表——和推动学术交流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国内著名的EI收录期刊《工程力学》,创刊时编辑部就设在本学科(现挂靠清华大学)。秦荣教授曾作为有效候选人于1999年和2005年两次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投票。广西科协领导韦树英、赵艳林、广西大学领导燕柳斌曾先后在学科任教。2013年在本学科设立了(力学)白以龙院士工作站,重点开展固体破坏理论研究。近10年来,学科共出版了7部力学学术著作,并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多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每年保持5项以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如Composite Structure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Int. J. Solids and Structures, Int. J. Numer. Meth. Eng., Comput. Methods Appl. Mech. Eng.等等)及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每年30篇以上。
学科在学术交流中活跃,在力学界已具有一定影响。2004年南方计算力学大会、2008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2009年国家基金委力学处发展战略研讨会、2013年中国力学学会疲劳、损伤与断裂研讨会、2017年实验力学专家委员会和实验力学期刊编委会年度会议、2017年第四届材料与结构强度青年论坛、2018海峡两岸破坏科学与材料试验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均委托本学科协助举办。
学科教师目前主要分布在土木学院与机械学院。资环材学院、物理学院、林学院也有少数教师从事力学研究。
土木学院的力学教师包括教授9人(张克实、谢肖礼、李双蓓、康厚军、彭林欣、黄立新、常岩军、李秀梅、郭铁丁)、副教授2人(韦斌凝、阳佳桦)、讲师/助理教授4人(罗卫东、滕晓丹、卢福聪、于鹏、丛云跃),其中于鹏博士2019年入选广西高校“百人计划”。
机械工程学院的力学教师包括教授7人(蔡敢为、张建成、张家鸥、李兆军、郑战光、陈家权、黄伟)、副教授4人(欧阳天成、龙厅、杨望、杨旭娟)、讲师/助理教授1人(宋咏春)。
资环材学院教授1人(薛郁)、物理学院教授1人(滕维中)、林学院副教授1人(梁炳钊)。